出国留学还是回家做生意?
小林从小是个“问题少年”,因为学习差,只好在一个中专学校混日子的同时,还帮着家里做生意。去年,他通过中介,办了一个马来西亚大学的留学文凭。父母帮他还清了中介费,还花了一笔钱帮他购置了一套西装,一身行头,近万元人民币。去年9月,小林穿着新西装,抱着学校寄来的课本和成绩单,跟父母一起,来到了他的“异国他乡”。
小丽的父母也在国内办了一些厂,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但他们决定再赌一把,让女儿出国读研究生。“如果还不成功,我们就只能回老家了。”小丽父母说,他们的投资至少也要100万元。
父母出资100多万元,让小林和小丽去读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弄到学士学位的国际大学,父母投资超过100万元的也不乏其人。
林女士的孩子在学校一直读的双语教育,今年要毕业,孩子的出国梦破灭了,但她还是想让孩子出国,林女士通过各种关系,花了钱,改读了单语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去国外读本科。
“问题少年”要去“异国他乡”,生意难做的大学生要出国,学习成绩好的要出国,没成绩的更要出国……出国热在这个季节热得有些与众不同。
对那些经过严格挑选,身体强壮、心理素质好、自理能力突出,具有较强语言能力、比较敢于和人打交道的人,或者真正有求学愿望的年轻学生,出国磨练一下也未尝不可。
但目前通过出国培养更多的“商务精英”、“管理人才”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明目张胆地用留学当做“跳板”,以获取海外长期居住权、甚至入籍国外的情况也有出现。
“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和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要严加制止。”专家指出,必须切实加强对出国留学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对中介服务机构实行监管,坚决查处利用出国做虚假宣传的机构和人员;对弄虚作假、故意造成学生出国难等现象要进行整顿,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那些经济能力不够的“准留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争取奖学金、在学校做勤工俭学、社会慈善捐助等途径筹措必要的学习费用,为将来的出国打好基础,切不可一哄而起,使短暂的青春在不负责任的东奔西跑中被消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