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加坡三育教会学校?
“三育”是英文“3Es”的音译,意为“德、智、体”教育。 1905 年,英殖民地政府邀请一群华人领袖,包括史蒂芬生(J. H. Stevenson),创办华文学校。他们选了一所位于加冷(Kallang)的老建筑作为校区,聘请了著名的华人教育家罗振玉担任校长和中文老师,为这间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校取名为“三育学堂”,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除了传授传统的儒学经典外,还引入了体操课程,并提倡使用英语和普通话两种语言教学。
三育学堂于1926年迁址至卡迪书院(Kathman Institute)内,并于次年与另一所华文学校——南洋女中合并,改名为“三育中学”。 新加坡独立后,三育中学又数次更名,1980 年至1990年间曾被称为“华文学校”,1990年后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但人们仍然习惯称它为“三育”或“三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