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国那么多人去日本留学?

司马璐欣司马璐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中国(1840-1949)大体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时期(1840---1895),第二个是“全盘西化”的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初期(1917——1949)。在这两个时期之间是袁世凯称帝、张作霖割据和北伐战争的混乱期。

民国时期的留学热潮可大致分为三个时间段,一是清末民初的留日热潮(1898——1920);二是抗战前的留美热潮(1935——1941);三是抗战后的留美热潮(1945——1950)。 之所以提到这三个时间节点,是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延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新中国成立的混乱期。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由于受西方民主共和观念的影响,加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建立,国民政府的成立,人们对于出国留学的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国内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年轻人都有赴外留学的热情,毕竟能够走出国门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都是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思想也相对开明的群体。在人数上,这一阶段的留学生数量是最多的。但好景不长,从1920年开始随着内战的不断升级,国内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留学热迅速下降。

到抗战前夕,由于日军的咄咄逼人,国家危亡之际,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主张“亡羊补牢”,大力提高国防实力,因此留学美国成为一时之风尚。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政府仍大力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不过,这些留学潮都受到战争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比较而言,日本留学的热潮则一直持续了很久。因为日本留学成本较低,且相较于欧美各国而言,日本较为“开放”的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加上清末民初立宪风潮的影响,日本留学的热度一直不减。

芦芸洁芦芸洁优质答主

民国时期,许多人选择去日本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易于前往:相比欧洲,去日本留学的道路更为便捷。当时,去日本需要乘坐邮轮,而日本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近,使得前往日本的学习更为容易。

2. 费用相对较低:与去欧洲留学相比,去日本留学的费用要低廉得多。许多民国的家庭能够承担得起日本留学的费用,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去日本学习。

3. 教育质量高:民国时期,日本的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领域均与欧美接轨。尤其在军事、教育、政治等领域,日本的经验和模式吸引了许多有志于振兴祖国的学生。

4. 学习的实用性:国民党时期,许多学生留学日本就是为了学习实际技能,以便回国后能够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日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习惯更接近中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更容易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5. 民族主义情感的影响:部分留学日本的学生受民族主义情感的影响,希望通过到日本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回国后为驱除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做出贡献。

总之,民国时期许多人去日本留学,是因为日本易于前往、费用相对较低、教育质量高、学习的实用性以及民族主义情感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