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为疫情做了什么?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某985院校本科在读,生物科学专业,现在大四。 我的大学四年与大多数人一样。大一在迷茫中度过,不知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大二逐渐了解本专业,开始学实验技能(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大三接触分子生物学、生化等学科,开始了做实验的日子;大四上实习,在医院和疾控中心完成了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我印象深刻的科研经历主要有两次。
第一次是我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由著名高校的老师指导,我报名参加了并顺利入选。项目的内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大肠杆菌的某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然后观察其代谢情况(具体的基因和酶切操作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那时候对基因工程的操作还不熟悉,从设计的失误到最后的补救方案都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不是那么完美的,需要不断地尝试和补救。这次研究也让我初步了解了科研工作的流程以及实验设计的思维。虽然最后的成果发表还遥遥无期,但是这段经历为我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次是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肺部CT检查以判断病情。然而CT影像的分析需要大量的图片进行量化分析,人工量化的过程非常繁琐且易出错。于是我参加了学校的远程会诊平台的项目,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远程会诊时图像的自动量化。经过数周的摸索,我们终于实现了目的,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详见 )。这个项目的完成不仅让我学到了怎么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技术方式来处理医疗影像的数据,同时也让我再次感受到科学研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并有勇气去克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目前我已经成功拿到了两个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尽管专业不同(一个生化一个计算机),但我认为自己的科研经历为自己赢来了更多的机会。希望我能早日在新的岗位上开始新的科研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