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预科班啥意思?
这个所谓的“清华预科学院”实际上就是民办的机构,打着清华的牌子招摇撞骗罢了。 清华根本没有“预科学院”,也没有这个计划。 这个所谓“预科学院”实际上是新雅学院(清华大学文理科实验班)办的,是清华正式编制内的一个教学单位——但是跟其他系部一样只发清华毕业证和学位证,不发放第二学士位证。而参加这个项目的同学都是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分数比清华为数不多几个低于录取线50分以上的专业还要高一些。 这几年因为清华扩招,部分省份的状元被浪费,教育部批评清华招生人数过多,所以从2017年开始清华在部分省份出现了减招现象,比如江苏从当年25个招生计划变为23个,河南从46个变成28个。但这个变化和这个民办机构的出现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因为根据这个机构的官网显示,他们今年的招生规模大概是240人左右,超过清华本部分省人数的6%!
这些学生入学以后和清华本科生是完全一样的培养方案,一起上课,一起考试,一起打分,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多上了几门专门面向中外合办项目的本科核心课(由清华外教和外方老师授课)以及部分选修课程。而且这些课程的成绩同样计入GPA算入毕业成绩考核里面。 但这些学生的学费可是要比清华本校生贵多了——每年25万元人民币(本硕连读共50万),再加上出国交换一学期或者一年的费用(约20万元)。这样高昂的学费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足够买一套学区房或一辆豪车了。用如此昂贵的学费去读一个中国大学的项目,相信绝大数人会选择清华北大中流水平的双一流专业而不是这个“清华预科学院”。 目前这个学院的网站上还公示着他们第一届(2017级)同学的毕业去向,其中40多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有接近10个人选择了继续深造(主要是英国和美国TOP50的大学),只有不到10个人选择回国就业,而这些人都是国内985/211名校的中高级人才(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等),完全无法比肩清北的水平。可见这个项目的含金量之低。 至于这个学院所谓的“海外交流”计划,不过是让部分同学到国外的大学交换一年(大多是以英语授课的美国院校),然后顺利拿到美国大学的硕士学位而已,整个流程跟美国大学自己录取的中国学生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多花了一年的学费。
当然对那些申请不到美国TOP50大学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plan B;然而对大部分能够申到美国TOP50高校的小伙伴而言,这只不过是多花了几十万人民币和一年多宝贵的人生时光的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