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的教育专业怎么样?
我读的是HED,也就是教育设计(Design of Education)硕士项目,这个项目是设在工程学院下的,因此课程以工程学的思维方式来提供教学。
1. 课程设置 HED一共由六门课组成,三门核心课和三门选修课。核心课包括Education Foundation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和 Design f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每门核心课都会有对应的TA来负责批改作业、讲解实验以及组织小组讨论。每门选修课会有一个教授主持,三个TA帮助解答问题并辅助教授完成一些作业的任务。所有的课程都会安排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小组作业来提升对于理论的理解。
2. 同学组成 HED项目的同学有来自国内北师大、华师大、人大等师范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也有来自浙大、南大、武大等综合性院校的同学。还有一部分是美国本土的申请人,有本科教育背景或是职业经历。因为项目是放在工程学院下,因此美国本地人申请的比较多,中国学生比例大概两到三成左右。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大家可以充分交流对于教育的理解,并且从其他人的经历中吸取经验。
3. 教授水平 以我上过的几门课程为例,Educational Foundations是由我们项目主席Ted Sizer主讲。他的著作《Teaching to Transcend》我们项目的学生都有读过,他本人也是以对学生非常严格而闻名。另外一门选修课Theories in Action是一位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主讲,她曾经在公立学校有过长达十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有着深刻的见解。每一门选修课的教授都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会给大家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源。
4. 课堂讨论 因为每个班上国际学生的比例比较大,所以课堂上的话题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多同学会在课上就某个教育的话题展开深度的探讨,课堂氛围相当活跃。教授们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某些理念的理解。
作为教育专业的申请者,大家对于教育的理念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和疑问。我的建议是大家先把自己对于教育理念的理解用书面形式写下来,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或者跟教授进行深度沟通。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你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可能性。
我是2015年2月拿到offer的,当时申请的人还不是特别多,因此在项目里面遇到的中国同学也不是很多,大部分是以美本、美研为主。在那样一个群体里,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自己对西方教育理念和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里遇到的教授和同学们都对我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我的毕业论文导师就给我提供了在网易做在线教研的机会;而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大量在教育领域中被公认有效却尚未被广泛普及的科研方法,这也为我之后开展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