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预科是什么意思?
哈佛大学没有所谓的“预科学分”,也没有设置过什么“预科学院”。 所以题主遇到的问题应该是“申请哈佛大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参加哪些活动才能被顺利录取?”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因为影响申请者能否被录取的因素有很多,各因素的占比也难以衡量(毕竟没人能知道全部的申请者,和所有的相关因素)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案例,来找到一些规律或参考价值,让问题的答案变得相对可量和具象一点。
我就以过去三年中,成功帮助数十位同学斩获世界Top20名校offer的经验来讲讲吧! 在我们帮助同学们申请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奇葩”的问题,例如: “老师,我GPA很低怎么办?” “老师,我是转专业,会有影响吗?” “老师,我大一学的微积分,现在都忘了怎么办呢?要重学吗?” ....
这些问题看似莫名其妙,但其实都是申请人常问的,也是我能回答的。 因为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一点—— 申请者的实力(尤其是硬实力成绩)是否达到学校的录取标准? 如果达不到,那么该做哪些补救措施呢?是刷高分数,还是尽量弥补薄弱科目? 通常我们不会建议学生刷高分,因为在申请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一个高分或许能拿到offer,但未必能拿到心仪院校的offer; 我们也不会建议学生弥补薄弱科目,因为时间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最好的策略,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尽可能的扬长避短,将优势最大化,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如何做到扬长避短?
首先我们要明白,名校录取看的是整体素质,不是单一要素。 所以即使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只要其他方面足够出色,一样有机会脱颖而出。 例如,在申请理科专业时,若托福不够高,SAT/ACT不够高,AP不够多,那还有A-level可以补救嘛! 再例如,在申请文科专业时,若托福不够高,SAT / ACT不够高,AP不够多,那就还有IB可以补救啊! 再再例如,既无托福,又无SAT/ACT,甚至连A-level和IB都没备考的同学,也有机会拿到offer,只是概率较小而已。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筹码。
比如,在我们的学员当中,有少部分学员是没有任何标准化考试成绩的,他们有的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参与美国大学的夏校项目,有些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内课程的考试,最终也拿到了名校offer。 当然,这类学员往往具备其他方面的优势,比如说学术功底很强,或者有很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志愿者经历等。
所以如果你发现GPA低、标化成绩差,先不要急着把自己归为“劣势群体”,先想想在其他方面是否能发挥优势,扭转乾坤。 当然,如果能同时兼顾软硬实力提高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