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幼儿园难吗?
来,看看这个, 就问你怕不怕…… 这是今年2月份,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共有3684个孩子在申请进入政府幼儿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PF),而最终仅有554个名额,大约10个孩子里才有一个能被录取。 在这些申请者中,有3284人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他们当中大约有91%的人是居住在公立宿舍的外劳子女。也就是说,本地孩子争夺554个入学名额的“战况”还要更为激烈。
那么,为什么外国人的孩子要争夺本国人才能享有的教育福利呢?这就要从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说起了。 根据这项政策,外国孩子可以在政府学校享受英文课程,但必须在小学阶段完成至少60%的课程,才能升入中学继续深造;而如果选择华语作为第二语言,则必须在小学就完成全部课程。 如果孩子被分配到的学校没有足够多的外国人学生,或者学校里没有开设相应的双语课程,那孩子就会被分流到专门给外国学生准备的“国际学校”。 比如,在今年的招生名单中,就有706名学生在申请政府学校的双语课程时没有被录取,他们将进入25所国际学校学习。这些学校一般以英语和单语教学为主,学费相当昂贵。 以知名度很高的英华学校为例,一个年级大概只有十来个中国学生,学校里的课程也是按照欧美教育体制设置的,完全采用西方教学方法。虽然这里的孩子也能拿到A Level或IB的文凭,但是跟国内高考制度相比,显然更偏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然,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即使花了大钱让孩子进国际学校,也总好过分不到政府学校的那60%的双语课程。毕竟,在新加坡,无论孩子将来是移民还是回国发展,双语能力的培养都是重中之重。 虽然每年的招生名单上都有大量本地人孩子的名字被划掉,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家长们早早地就开始排队抢学位的热情。
因为,在新加坡,除了政府学校,所有私立学校都必须向IB、AP或者加拿大的OSSD体系倾斜,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花大价钱读私校的学生,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可能不如当初进来的时候期待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