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思念什么?
我思念我的国家,我的文化,我的语言,我的家庭。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先从千年之前出发,漂洋过海,来到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开枝散叶。
我思念家乡的味道,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西湖醋鱼、东坡肉。我思念妈妈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思念过年时候一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和爆竹声中的团圆饭。
我思念我的爱人,为了等我,在他乡苦苦等待了八年。我们一起看着日出日落,一起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走过无数的国家,看过无数的风景。但我们依然想念起落架的声音——那是最美的乐章! 我思念我的孩子,他们在另一个国度出生并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我思念他们笑,我思念他们哭,我思念他们跑过来的样子。虽然我不能拥抱他们,不能给他们喂奶,不能带他们四处玩耍,但我仍然为他们的存在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我思念我的工作,我曾在世界各地讲述着中国的故事。我思念那些被我采访过的人,他们有的已经去世,有的我已经忘记。但每当我想起那些人、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无比庆幸自己曾经做过这个职业。 我思念我的生活,它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它充满了酸甜苦辣。我思念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我更珍惜每一个和我打招呼的朋友和每一道眼前的风景。我不再比较哪一个更幸福,因为无论身在何处,幸福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庄瓯优质答主华人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自然会有种被“流放海外”的感觉。特别是那些在文化革命期间,为政治需要而被抓到“移民美国”的“政治移民”,他们是带着锁铐,甚至手铐和脚镣,给押送到美国来放逐的。这些“政治移民”,在美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思乡之情非常难过。但即使是1965年移民法开放移民以后的移民,由于他们都是50几、60几岁的老人,要学说英语、要适应新环境,都要经受一种痛苦。我父亲、母亲都是50几、60几岁来到美国的。所以我那时常听父母说中国话,常听他们说中国的许多事,常听他们说中国的事情怎么怎么好。他们的这些言行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从小就接受了一种民族情感和民族思想的最根本的教育。
那时的移民,多数家庭都穷,但还要给国内的亲人汇款,帮助国内的亲人度过贫穷的日子。我的父母,每月发了工资,他们省吃俭用后,都要往中国汇款,以帮助他们的姐妹弟妹们过日子。特别是母亲,母亲是家中独生女,她从小就与姐姐、哥哥过继给姨妈、舅伯家。她与舅伯、舅妈,表兄妹的感情深厚,特别融洽。到了美国,父母常给我讲起国内人的苦难以及亲戚们的困苦情况,这让我从小就有一种亲情所来驱使的思乡之情,要为中国的贫困而担忧,要帮助在中国的亲人摆脱困苦。
华人移民的另一主要思乡之情,表现在移民在物质生活上,总难融入美国文化。华人吃的主要是大米和豆豉,咸水和辣味,要吃腊味、咸肉、鱼干,要吃笋、榨菜、酸菜等。而美国人吃的主要是面包、土豆、牛羊肉;口味是甜的,生吃的居多。华人喜欢喝功夫茶和热汤,美国人喜欢喝冰茶和冰水。在美国华人超市中,大米、榨菜、酸菜、辣椒油、冬菇、木耳、腊味、面条等食品是华人天天必用的食品。在华人超市中,中国生产的榨菜、酸菜、咸蛋、腊味、辣椒油和冬菇、木耳、豆腐干等食品,永远是华人必食的食品。这些现象,无不反映华人在美国文化氛围中,仍然要坚持吃中国大饼、米糕、米饭、面条以及咸水、辣味、腊味和喝功夫茶、热汤等,华人仍然摆脱不了中国人的“肠胃文化”影响。在“肠胃文化”支配下,华人在美国华人餐馆里,吃的都是烧、炸、炒、熘的肉类、鸡鸭的菜肴和各种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华人中,吃火锅成了华人移民思乡之情的首选。我在美国,常常喜欢到华人火锅店吃火锅,以满足“思乡之情”,以找回中国火锅文化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