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副学士靠谱吗?
首先,副学士课程是香港独有的课程。它相当于大陆的专科和专升本连着的那个衔接课程,但是比专科要难读一些。毕业后,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这个证书在国内认可度不高(因为内地不承认香港的副学士学历),但在香港以及海外认可度很高。不少学生修读完副学士课程后选择到英国、澳大利亚等继续深造。 申请副学士的条件相对宽泛,要求考生至少是中五毕业(高中毕业)并且成绩达到中六水平(相当于高考二本线以上),同时英文好的话会占很大优势。部分学校会对中文能力做出一定要求的,例如中文大学附属书院,就是要求申请人具备良好的中文能力。
一般说来,副学士开设的课程都是比较实用的,偏应用理科的学生适合报读理学士(含数理学、计算机等);文科生就读文学士(含经济、金融等)的机会比较大。不过也要视乎具体院校、具体学系而定。 在香港读书,除了浸会大学的副学士需要面试之外,其他学校的副学士都没有面试,录取率还是比较高的。 费用方面,一般说来,修读四年制的本科,学费约为20万港元;而修读两年制的副学士课程,学费则约为15万港元。生活费大约为每年6万元人民币。副学士的教育体制相对完善,费用也相对较低。
由于香港高校普遍实行全英文教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港求学都要克服语言关,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在欧美国家,副学士学位也是比较“悠久”的学位,不过,由于欧美人的实用主义作风,副学士学位一般是与就业直接挂钩的学位,学生毕业后即工作,与国内的“三本”是“不一样”的。
在香港,“副学士”相当于英国及北美高等教育体系中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文凭教育,获得副学士学位后,可以继续在本校或转入其他合作大学衔接最后两年大学本科课程,毕业后可获衔接大学之荣誉学士学位。
不过,由于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后,很多体制慢慢开始与大陆“合流”,再加上近几年大陆移民香港者大增,副学士学位受到部分人的“误导”,渐渐被看成是大学学位、本科的“降级”学位,这种观念在大陆移民香港者中尤甚。
目前在香港,一些大学的专科学院在招收副学士学位的学生时,由于某些专业的报读人数低于招生计划,不得不大幅降低分数线以“保额”,一些文理兼收的专业,甚至只录取了男生,女生“一女难求”。
另一方面,香港部分大学的专科学院,正在悄悄调整副学士学位的有关专业,打算将副学士学位视为“专升本”学位,不再将其作为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同级学生来对待,更明确地与就业挂钩。
当然,目前这只是香港专科学院和教育界正在研究的动议,尚未进入立法程序,也就是说,还未成定论,副学士学位仍是与国内的本科同等水平,但在香港本地,人们正在考虑其“前途”,是否要降低其学术要求,成为“专升本”的学位,是否要与就业直接挂钩,类似于国内的高职高专或欧美国家的“社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