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读书用什么语言?
我在香港读的研究生,身边同学大部分是大陆学生(山东、河南、河北居多),小部分香港本地人或者海外华人。 除了我之外的所有本地和海外华人的学生上课全是用粤语讨论、做题、汇报。他们说的普通话我完全听不懂,我也说不来粤语。只有我在课堂用普通话汇报时他们能听懂一些。当然,写论文只能用英文了。
我们班有个香港籍的教授,他上课完全不使用粤语,全部用普通话讲,还经常被我们的港式普通话笑话。不过,他的口音是我听过的最标准最好的普通话。 我在港大图书馆看到有的本地学生在翻阅中文书籍资料时也用普通话念;我去香港其他大学听课也有碰到过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 所以呢,第一,香港人的国语(普通话)水平绝对比你想象的好;第二,用国语讲解学术内容也是没毛病的,并不奇怪。你适应一下就好了~
90%以上的香港人都能讲粤语,粤语在香港是通用的口头语言。粤语其实和广州话不同,它其实分为大粤语和小粤语,大粤语是学术概念,而小粤语则是广东省地区的说法。大粤语就是粤语的全部,包含了澳门、广西等地的各种方言,而小粤语只是广东内部的语言学。
在香港的课程安排中,他们使用繁体字教学,学生在入学之前是不会接触粤语汉字,所以入学之后他们对汉字没有任何的认知。在上课期间老师也是会使用广州话和普通话的教学,学生接触到的语言和文字是完全隔离的。除了语言之外,香港学生的教材也是完全陌生的。所以,他们在学习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适应教学。
因为有双轨制教学体制,所以学生在幼升小的时候是可以自由选择就读的语言,学生会提前一年就要做好入学准备。虽然繁体字和简体字不一样,但是他们在一年级结束之后基本上就可以适应繁体字的学习。学生在二年级毕业的时候就能基本完成汉字的掌握,可以进行自由读写。
香港的小学在三、四、五、六年级的时候会开始繁简字的对比教学,他们会在课本和课外书上看到一些简体字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领域。香港学生在高年级的时候如果要参加内地交流项目的话,他们会获得专门的简体字教学辅导教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简体字的学习,能够和内地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简体字在20世纪中期的时候才开始被推广,它其实是对繁体字的进一步优化,所以内地在推行简体字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过程。香港是在1997年回归祖国的,而简体字其实在40~50年代就开始在大陆推广了。所以在香港回归之前简体字在大陆已经完全使用,两地的文字上有本质的区别。
简体字主要是在笔画上存在差异,简体字会比繁体字简练一些,字形上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之上修改的,所以他们的用法是完全一致的。简体字在推广的过程中会伴随着繁体字的消亡,但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基础,所以仍然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