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学校的标准是什么?
选择学校,无非两个出发点,要么为了就业,要么为了升学。为了就业的,要看学校能不能学到想要学的东西、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否在学校可以完成;为了升学的,就要看学校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及能否给你带来足够的触动。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认为选择院校应该从以下角度考虑。
1.该专业的实力如何(专业设置、研究水平等): 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会有不同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安排,这跟学校的定位有关——学校希望以该专业打造成什么样子。比如有的学校是以科研见长,那这个专业的基础课程就会上得比较深,适合于以后读研;而有的学校是以应用为导向,那么该专业会设置更多的实践类课程。当然,除了看专业实力外,还可以看一下该专业的毕业生去向,了解其深造及就业率情况都是有益的。
2.个人与所在大学的契合程度: 大学不同于高中,需要自己独立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个性特质、兴趣倾向与报考的学校及专业是否有合适的匹配度。如果能在高考之前做好这方面的探索工作,那么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就会更有谱一些。 推荐大家做一个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评。这个测评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是比较科学的性格判断工具之一。可以通过网上搜索 “ MBTI职业生涯规划 ”获得。
3.学校的地理位置是否适宜: 对大多数人来说,读大学意味着离开家乡和亲人,因此学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如何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如果是选择复读的话,那么地区的差别就不重要了。但是若是第一次填报,则可以考虑。例如,未来想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办校名气较好的高校;而将来打算回乡建设的同学们,则可以看看本省有没有名校入驻。至于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差距,建议大家不要仅凭主观想象做决定,可以多搜搜相关资料,听听过来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