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时间怎么办?
不请自来 作为在东北师大附中和北京邮电大学(大一年级是在河北正定中学)都读过书,并在京都大学直读了四年本科的“前浪”,或许可以分享一些看法。 在日本的高校里,一般是没有“辅导员”“班主任”这种职位的,但是会有类似这样的老师或者助教来负责管理学生的宿舍和日常起居——他们被称作“生活主管”(せいかつしょうこ)。这些生活主管一般都是由资深的教师担任,同时还要承担教课的任务(我们系的生活主管是个很可爱的日语系副教授,曾经给我们讲过《源氏物语》和《落语天番》,还参加学部举办的诗歌创作比赛并获奖)。除了生活主管之外,每个教学单位还会设一个或多个“学级负责人”(がくじゃっかんぶろう),负责监督和指导班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这两个岗位都没有明确的工资标准,属于学校聘任教师之后额外承担的工作任务,没有额外的工资和奖金。
我读本科的时候,系里面大约80个学生,配两个学级负责人。每个学期会根据同学们的选课情况调整负责教师的配置。由于日本的大学是学分制,如果某个科目的学生人数不足的话,这个科目就会取消,因此需要选课的同学都要慎重选择。 学级负责人和我们一样住在宿舍里,不过他们的房间要更大一些。他们的职责之一就是定期检查宿舍,因此如果你违反校规宿规,会被直接通知到你所在的学级负责人那里——这会让你的大学生活非常痛苦。
虽然学级负责人有监督指导班级同学的权力,但他们一般不插手具体的教学安排。每个学期初,他们会听取同学们对新学期的提议和要求,把这些整理成文件,交给相关教师和部门处理和落实。对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就会向任课教师反映,请教师酌情处理。
例如我在大二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想调整一下课程,向教授提交了申请。教授把申请交给了学级负责人。学级负责人了解到我的病是由长期失眠导致的,就联系了学校的医务室和我约时间看病。之后又告诉了教授,让教授在我病好后补授缺失的课程。整个过程中,学级负责人和我并不认识,但是因为他一直关注着我们的学习情况,才有了这次“偶遇”。 学级负责人要承担指导研究小组(はなやき)的工作。在日本的大学里,除了个别特殊的专业外,一般是按研究组进行学习的。以我所在的化学系为例,通常一个大教室里有十几个乃至更多的研究小组。每一个小组3-15人不等,由一个教师带队。
每一个研究小组都有一个名字和一个口号。比如说我参与的研究小组叫作“宇宙船(ユーザーセンター)”,目的是“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世界”;其他还有名为“星舰(ストライク)”的、“超新星(サイアハッカー)”的……每一个研究小组都有属于自己的“基地”——一张大大的桌子和几把小椅子。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也可以自由地讨论问题和思考。
在学期间,我们有足够的自由设计和实施自己的研究计划。学部长和教授们鼓励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研究遇到困难时,老师会给我们提供建议和帮助,但我们最终的决定还是要我们自己来做。